“超化吹歌”的由来及现状

作者:钱万仓

源 于 夏

超化吹歌以吹奏乐、弹拨乐、打击乐混合演奏的形式特色,大约起源于上古时期。《尚书》、《虞书皋陶汉》有载,乐律官夔为舜帝组建乐制“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可见,在上古时期已存在有比较成熟的吹奏、弹拨、打击乐的编配组合。

鼗鼓
贾湖骨笛
管子

规于周 兴于汉

周王朝以夏商礼乐为基础制定周礼,作为奴隶主的行为准则,各级奴隶主必须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享受礼乐。

《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太蔟,歌应钟,舞《咸池》,以祀地示。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磬》,以祀四望。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乃奏无射,歌吏钟,舞《大武》,以享先祖”。

汉 乐 俑
编钟

周代还制定了“采风”制度,通过“采风”收集民间歌曲,民间音乐家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到了汉代,形成了完善的鼓吹乐,以不同的乐器编配,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精于晋   盛于唐

《乐府诗集》记载:“晋武帝受禅,命傅玄制二十二曲,而《玄云》、《钓竿》三名不改田汉”可见晋武帝时,鼓吹曲已经很精细化了。

瑟 距今 600 年历史的十八苗笙 古琴隋唐时期,出现了宫廷、寺院、民间乐队共同发展的盛况。唐朝还建立了四个重要的音乐机构:大乐署、鼓吹署、教坊和梨园。还定期对乐师进行考核,形成了专门的仪仗乐队。

距今600年历史的十八苗笙
古琴

民间流传

历经宋时期的文化大繁荣,丝竹进入民间。在明中后期的各种民间祭祀和上社活动,鼓乐吹奏乐已成为仪式的主要表现形式。超化吹歌也从寺院仪式的专业演奏流传到了民间,出现在农闲地头、节庆社火。

改革开放以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逐步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设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定期拨专款进行传承和保护工作。新密市文化馆出版了《超化吹歌》研究书目,并分别在超化镇社区学校、超化镇一初中、超化寺、超化吹歌文化传承有限公司设立了传习基地,极大地提高了对超化吹歌的传承保护力度。

超化吹歌的现状

新密市超化吹歌古乐团简介:

新密市超化吹歌古乐团,是以中华民族古乐器为主进行音乐表现的演出团体,她历经了近七十年的风雨沧桑。1956年,为参加全国第三届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临时组建了六人演出小队,也是超化吹歌队的前身。文革后,1980 年正式组建超化吹歌队,当时有十三名队员,相继参加了多次全国和地方展演。2019 年元月,正式挂牌“新密市超化吹歌古乐团”。现有成人队员 49 名,学生队员百余名,已具备商业演出能力。

新密市超化吹歌古乐团历年来部分演出活动成果:

1956 年全国第三届民间音乐舞蹈大赛金奖;

1980 年参加开封地区民间吹奏乐汇演荣获特别奖;

1984 年参加河南省电视台七彩虹节目获得郑州首届黄河之夏音乐会二等奖;

1987 年荣获郑州首届声乐、器乐、舞蹈大赛二等奖;

1992 年获河南省第六届民间音乐舞蹈大赛金奖;

2005 年荣获河南省第九届民间音乐舞蹈大赛金奖,同年参加新密市首届艺术节获特别奖;

2008年以来,超化吹歌古乐团曾先后受邀参加了第十届亚洲艺术节、俄罗斯国际军乐节、中国首届吹歌艺术节、中南六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河南省《华夏和韵》主题晚会、河南电视台《欢乐中原行》、《出彩中国梦》春晚及第二届出彩河南人文艺晚会;

2015年 10 月,“超化吹歌”被评为“河南省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活动品牌”;

2016 年 9月 10 日,接受了河南省人大代表团的视察,郑州市县六区社区教育专家的视察;

2017年 11 月,超化吹歌荣获教育部成人教育协会举办的“美蕴秋歌”社区教育艺术展演全国十佳奖;

2018 年 2 月,以超化吹歌为特色教育的超化一初中(超化吹歌传习基地),被教育部评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018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超化吹歌古乐团参加郑州市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走进 41 所中学;

2019 年 2 月 3 日超化吹歌古乐团受邀参加郑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 2019 新春团拜会;

2020年 10 月参加河南省第三届中原民歌大赛获民族器乐组团体二等奖;

2021 年举办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红歌专场音乐会。

新密市超化吹歌古乐团历任音乐指导:钱林申,贺小帅,孙树森,李长明。

新密市超化吹歌古乐团历任乐队队长:孙伟,宋俊忠,麻国彬,王国卿。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