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多方论证,我新密大隗侯庄及一些外地侯氏之族人,是东汉大司徒、关内侯侯霸的后裔。为此,激起我了解和研究先祖侯霸的渴望。经认真查阅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权威典籍《后汉书》及现代相关资料,对先祖霸公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侯霸(?-公元37年),字君房,河南郡密县(今河南新密东南)人,(汉代密县治所在大隗)。西汉末年,汉成帝时任太子舍人;王莽时先后任随县县宰、执法刺奸、淮平郡太守;东汉初,光武帝时任尚书令、大司徒、封爵关内侯。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侯霸病逝,光武帝刘秀十分悲伤,亲往吊唁,追封侯霸为则乡哀侯。
“霸矜严有威容,家累千金,不事产业。笃志好学,师事九江太守房元,治《谷梁春秋》,为元都讲。”(见《后汉书》卷五十六)。汉成帝刘骜在位时,侯霸任太子舍人。(自汉代始,朝廷选择德行高尚之人任太子舍人之职,目的是让其陪伴在太子身边,以其高尚的修养品行影响太子。)
王莽当政初年,朝廷慕侯霸德才,经五威司命官陈崇推荐,侯霸任随县县宰(即县令)。那时,随县地界旷远,盗寇横行,民不聊生。“霸到,即案诛豪猾,分捕山贼,县中清静”(见《后汉书》﹒侯霸传)。霸公升迁执法刺奸,秉公执法,不畏豪强,“无所疑惮”。 后任淮平大尹(太守),治理有方,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王莽末,天下乱。临淮大尹河南侯霸独能保全其郡。”(见《资治通鉴》卷四十一﹒汉纪三十三)。霸公卓越的组织统领才能,可窥见一斑。
公元23年,王莽败亡,更始帝刘玄称帝。刘玄得知侯霸有贤德,便遣荆州刺史费遂携圣旨到淮平郡召侯霸入京任职。淮平“百姓老弱相携号哭,遮使者车,或当道而卧。皆曰:愿乞侯君复留期年”(见《后汉书》)。使者见民意难违,只得无功而返。恰逢战乱,更始败,道路不通,便不了了之。
公元25年,刘秀称光武帝。建武四年,“帝征霸会寿春,拜尚书令”(见《资治通鉴》卷四十一)。当时,东汉政权建立不久,“时朝廷无故典,又少旧臣”,各项法制尚不健全,朝廷和地方政事多无章可遁。而“霸明习故事,收录遗文,条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于时者,皆施行之。”后来被历代沿袭的每年春天下诏赦免罪犯,一年四季适应农时,颁布诏令劝课农桑。这些都是由侯霸建议施行的。建武五年,“十一月,大司徒伏湛免。以侯霸为大司徒。”封爵关内侯。侯霸作为光武帝刘秀朝廷的股肱之臣九年,“在位明察守正,奉公不回”,是忠于职守,严以律己,德能兼备,刚正不阿的一代贤相。
侯霸是我国西汉与东汉过渡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又是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他博学德才,为官清廉贤能,辅佐刘秀,为东汉初年医治战争创伤、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发展和巩固汉室政权多有建树。了解和研究侯霸,不仅对促进侯氏家族文化研究意义重大,而且对促进华夏汉文化的研究,同样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和旅游工作,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曾经强调:“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近年来,民间对侯霸的纪念祭祀活动较多。去年,福建省漳州、泉州侯氏族人寻根问祖两个代表团,以及省内多地侯氏族人,先后来新密侯庄侯霸墓冢,举行祭祀纪念活动。期间,厦门市源昌集团董事长侯昌财提出,自愿出资修缮侯霸墓冢,以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更好弘扬优秀家族文化。今年初,我们研究会一行,又受邀前往福建,与侯昌财宗亲明确商定,由侯昌财捐资修缮侯霸墓冢一事,确定实施。
【注: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始设置密县,大隗为县城。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大隗水灾,县城迁至法桥堡(密县老城)。大隗为县城共计822年。】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