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著名弟子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别人办事有不尽心竭力的吗?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有不守信用的吗?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有不反复练习的吗?曾子临死“易箦”,“得正而毙”,真可谓千古自律之典范。
《后汉书》载,有“关西孔子”之称的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道经昌邑,以前被他所举荐的昌邑令王密,夜间怀金十斤拜见答谢老师。杨震不受,王密说,黑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王密惭愧而去。杨震者,东汉名臣,为官正直,暮夜却金,名传千古,也是历史上严于自律的典型人物。
《中庸》曰: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二字,几千年来,有几人能做得到呢?
孔子的老朋友蘧伯玉,每天反省自己,想的就是怎样减少自己的错误。他五十岁而知四十九岁之非,可谓终生修行不已!有一天晚上,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在宫中闲坐,听到宫外传来马车声。当车声到宫门口时,突然停止了,过了一会儿,马车声又在不远处响起,慢慢消失了。原来当时有规定,臣子经过宫门时,要下车行礼步行,并减慢车速,以示对国君的尊重。而在晚上是谁又能自觉遵守礼仪,下车步行呢?南子说一定是蘧伯玉。卫灵公问她为什么?南子说:蘧伯玉仁德而有智慧,为人谦恭有礼,对上恭敬,对下礼让,是决不会因为夜深没人见到而废弃礼节的。后经查问,果然是蘧伯玉。其“不欺暗室”的故事千古流传,为世人慎独之表率。蘧老先生生活了101岁,难道与其道德高尚,心地光明无关吗?他被奉祀于孔庙东庑第一位,一直为世人所钦敬!
孔子的老乡柳下惠,其“坐怀不乱”之事,又有谁能做得到呢?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柳下惠在城门中睡觉,遇到一个女子前来投宿。柳下惠怕这个女子受冻,就解开外衣把她抱在怀里给以温暖,两人坐了一夜,柳下惠并无非礼行为。其慎独若此,被历代称为道德的楷模!
柳下惠能够达到坐怀不乱的境界,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人格修养和自律精神。《论语》载他做法官时多次被罢免,有人劝他离开祖国。他说,坚持正义干工作,到哪里都有可能被罢免;如果放弃原则,又何必离开祖国呢?可见他不但耿直,而且爱国情怀甚笃!正如孟子所言:柳下惠不以侍奉昏君为耻,也不因官小而辞职。在朝廷中既不隐藏自己才能,也不放弃办事原则。遭到遗弃不怨恨,处于穷困不忧愁。当时,“闻柳下惠之风者”,心胸狭窄的人,也会变得开阔,刻薄之辈也会变得敦厚起来。
真是君子之德,如春风吹草啊!
柳下惠活了99岁。和蘧伯玉一样,所谓德高人长寿,信然不谬!
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是啊,要做到仁,全靠自己,难道能靠别人吗?
兹剥清人彭端淑《为学》名句,曰:慎独之事难易乎?慎之,则难者亦易矣;不慎,则易者亦难矣。距今78年前,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已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要求“党员干部都要努力做到慎独”。“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可谓谆谆之教也。
温故,可以知新矣!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