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孝经博大涵天地 人伦道德无不及
尽心竭力行孝道 政通人和固根基
《孝经》是一部中国古代儒家的政治伦理著作,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在儒家典籍中,文字最少,也是最早被称之为“经”的一部儒家典籍。《孝经》从古至今在中国社会广为流传,源源不断,影响巨大而深远。
《孝经》以奉行孝道,教育民众,抑恶扬善从而达到政通人和, 海宇清宁的大同社会为宗旨;效法天地之道,阐发人性敬爱之本源, 对社会各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群,以辩证的观点进行全面而详尽的论述, 使人民对于孝道的理解更为深刻,尊循奉行。
《孝经》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所载:“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认为是孔子所著。然司马迁在《史记》中则认为作者是曾子 ( 曾参 ),曰:“孔子以为曾参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于鲁”。这两种说法信奉者代不乏人。在《吕氏春秋》书中“孝行”与“察微”二篇均引用过《孝经》原句,孔门之徒, 子夏弟子魏文侯也曾作《孝经传》,据此可以证明《孝经》成书久矣。对于作者是谁无需繁琐考证,只需知其是孔子与曾参所授孝业,成书早在先秦就行了。
《孝经》在秦始皇焚书时,亦遭厄运。汉初河涧人颜芝及其子颜贞献《孝经》十八章,世称颜芝本,此书用当时流行的文字书写,故称今文本。此外另有鲁恭王在孔子旧宅墙壁中所得,称为古文孔壁本,共二十二章。所以《孝经》有今文与古文之称。唐宋以后最受推崇流行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依今文孝经撰著的御注本。《孝经 新韵》亦采用今文本,并附古文本二十二章原文,以满足读者对《孝经》的认识与理解。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后世一些愚儒为迎合统治阶级巩固其政权的需要,有价值的内涵被曲解利用,冲淡或湮没。《孝经》阐述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对于治国理民,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至今仍具有现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无可替代,不容忽视,应以弘扬。此愚著《孝经 新韵》之愿也。如有误解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给以涵谅。
侯海奎 于龙吟轩二〇二一年六月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作者介绍:

侯海奎,男,字昱曦,1952年10月生,河南省新密市人,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网教中心艺术部客座教授,中国新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麒麟文化研究会首席名誉院长,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艺术书画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其书法艺术集众家之长,自成一派,俊逸神妙,气势恢弘、行云流水,大气磅礴、势如游龙。诗风豪迈而浪漫。被人喻为当代诗仙、书圣。2010年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书画大师。2015年被世界收藏家联合会、中国紫光阁国礼中心签约为最具收藏价值书法大师。2015年被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联合会授予“艺坛领袖人物”荣誉称号。2015年被华夏复兴基金会和中国美学研究会授予共和国文化贡献奖,被中国国学研究会、中国五体书法研究会授予中国文化精英奖。北京人民画院赐其“中国当代书圣侯海奎之印”印章一枚。其诗书作品被《人民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并被2008奥运会组委会收藏。被齐白石纪念馆等多家馆藏。李刚田谓其书法:“行笔有胆识,思路通鬼神”;欧阳中石赞其为:“书法精英,笔歌弄舞”;沈鹏称其书法艺术:“精神横溢,风采超然”。更有原河南省政协副主席赵江涛先生赞其诗书赋诗一首:“仰目一觑笔中人,满装清风绣青云,瑞芳兰亭长庚降,日月含媚万古存”。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