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革命往事”座谈会成功举行

作者:张怀州

 “马凤鸣一门双烈士,一家人献身革命,可惜最知情的舅舅马保全不久前刚刚离开了我们。我是他的外甥女,我来替舅舅来讲一讲我姥爷一家的革命故事。”话未说话,禁不住的热泪就往外涌下。新密市委党校李花萍老师的一个开场白,深深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

8月5日,20多位新密革命后代冒着酷暑的天气,在新密市五里店成功举行了“新密革命往事”座谈会,新密红色文化促进会、新密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为了“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新密市革命后代张永超、王晓花、郭留、郝金福等讲述了先辈参加革命的故事。艰难曲折的革命历程,惊险迭生的革命故事,荡气回肠的英勇斗争,缅怀亲人的无限深情,把一个个可亲可敬可近的英雄人物树立起来,让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史料走出了历史,许多人在听讲中难掩感动的泪水。

新密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从二十年代的大革命,到四十年代的解放战争,新密大地上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但是由于人事代谢,时代变迁,很多革命人物被淡忘了,革命风云也走进了历史。新密革命后代在新密红色文化促进会的引导下,自发聚笼在一起,讲述先辈故事,交流革命情谊,传承红色精神。

李大钊为何到密县调查,写出《土地与农民》,李大钊与张书印有何关联?

尹光明如何把李大钊2000册《土地与农民》散发到豫西40多县?

密县一中青年学生蔡茂林等怎样突破国民党重重封锁到达革命圣地延安?

抢粮风暴如何发生?

老城东街为什么会有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站?

郝仓如何掩护密县地委开展地下工作?

皮定均司令员为什么给李末改名?

这一连串的故事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斗争,有多少撼动心肠的深情。比电影更真实,比小说更传奇,几乎每个人物都让人刻骨铭心,每一个英雄都让人肃然起敬。

地下党员张青云后人带来了珍贵的历史照片,郭吉亭后人带来了李宗华的竹筒秘信,参加过营救戴培源行动的地下党员孙栓柱后人带来了司树森的信件。

密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革命烈士郑建中的女儿郑秀珍阿姨85岁了,因为身体原因为不能到会场,专门打了电话。1948年牺牲的米村乡乡长赵文正烈士的后代赵春生因为公务在身不能参加,特地对座谈会表示祝贺。

革命后代相见分外亲,会后的讨论更是让心潮难平,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友谊传了一代又一代,座谈会发起人之一、革命烈士李顺卿后人李文龙说,“人家说一辈同学三辈亲,我说革命后代辈辈亲。”这个“辈辈亲”的说法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同,大家纷纷表示,要自觉担当使命,把革命先辈的光荣历史讲给下一代听,培育红色家风,传承红色基因。

新密市教育局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张松亮对中小学如何开展“红色故事进校园,红色基因传后人”作了部署,诚恳邀请大家担当主讲嘉宾做好红色故事上网络、进校园、进课堂工作。烈士后代、新密红色文化促进会会长楚明锟教授,执行会长高永清、专家组组长李宗寅参加了座谈会。新密市委党校高级讲师、新密红色文化促进会专家组副组长张怀州主持了会议。

席国光(前左三,曾任密县地委书记)、王东旭(中右二,曾任密县县委书记)、尚寅宾(前左二,曾任密县县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在看望看老战友张青云(曾任龙窝支部书记)时在当年模范支部楚沟龙窝村留影。

参会人员:自左至右,前排:李建国 李文龙 张怀州 楚明锟 高永清 乔有彬 张松亮 郭留

后排:郝金福 于清白 王保文 张永超 郭文彬 尹伟彬 王晓花 李花萍 蔡爱玲

摄影:陈改名 王胜利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李大钊在郑荥密调研

作者:张怀州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党中央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是我 ...